編者按:集團公司整合62年的奮斗和發展史,將企業文化的優秀基因整理、提煉、完善形成了“善建”文化體系,獲得“四川省企業文化建設優秀成果獎“獎。同時,集團以企業文化為抓手的“善建”品牌建設,獲得“四川省企業現代管理創新成果一等獎”。為階段性地總結“善建”文化實踐工作,大力弘揚貫徹落實中的優秀人物和先進事跡,進一步深化“善建”文化體系的貫徹落實工作,在全集團廣泛征集“善建”文化體系故事和案例。經過我們第一次深入一線挖掘發現,在我們身邊,有很多值得我們學習的人,有很多值得我們感動的故事,有很多值得我們弘揚的精神。他們用自己的言行踐行著一個華西人的精氣神。這些小小的精神匯集起來,就是一股力量,一股激勵我們奮發進取的力量,一股促進項目生產、推動公司發展的力量。我們還需要更多發現的眼睛和精神去凝聚這種力量,用這種不竭的力量來塑造企業形象、傳播企業文化、提升員工素質。
手——勞模的力量
一雙看不出紋路厚實的手,是他一生辛勤工作的見證;一身藍布工作服,紅色安全帽,就是他工作形象的勾勒;徒手爬腳手架的背影是他工作的剪影。這就是公司的勞動模范,詹玉民。由于他任勞任怨、兢兢業業,退休后被返聘,成為萊茵春天商業中心工程主管工長,負責安全、質量、進度,班組間的綜合協調工作。
有一次,正是支模架的關鍵環節,他帶著他的徒弟一起到現場巡查。一眨眼的功夫就徒手爬上了模架。傍邊的人見狀,急忙說“詹師傅,您小心點,快下來”,他笑笑說“沒事,我看看就下來”。下來后,徒弟就問“怎么都不帶上手套,現在好冷喲”。詹師傅,拍拍手說“不戴手套,才踏實。”徒弟不好意思的說“您剛才的身手敏捷,我一個年輕人都趕不上”。詹師傅,拍拍他的肩,寬厚的說“我自己不上去檢查,就不知道到底牢固不牢固。”見著詹師傅對工作親力親為,徒弟備受鼓舞。
詹師傅雖已退休,但身體骨健朗,一看有股使不完的勁,在項目上充分發揮余熱,帶動和影響著身邊的人。他認真負責、愛崗敬業的精神深受公司職工的欽佩。他那磨掉了紋路的雙手,雖然模糊了歲月的痕跡,卻感動著我,心生敬仰。因為這就是勞模的力量。
(文/吳冬梅)
焊工里的一朵奇葩
1986年1月,正值花季的吳亞瓊來到四川十一建,成為當時唯一的女焊工。要說一個女孩子為什么選擇電氣焊,吳亞瓊向我們道出了她當初的小秘密:手握焊槍很神氣,富有挑戰性,有成就感。由此,吳亞瓊便與電氣焊結下了深深的情緣。
業精于勤 止于至善
初學電氣焊,師傅對吳亞瓊說:“干這一行很辛苦,你如果吃不消可以隨時改行學預算或材料”。但她沒有退縮,而是暗自下定決心:既然選擇這一行,就得把這一行做得像樣,絕不當“逃兵”。
都說“電氣焊三天半,是人就會干”。但真要弄出點名堂來,那可是難上加難。吳亞瓊為了盡快掌握焊接技巧,練就扎實基本功,每天利用工余時間,虛心向同事學習,向師傅請教,刻苦鉆研焊接技術,經常為了攻克一個技術難關主動放棄休息時間在工地上進行技能練習。她深知,要成為一名優秀焊工,僅動手能力強還不行,還要有扎實的專業理論知識,她自費買來了《焊工工藝學》、《金屬材料焊接》、《無損檢測理論》等書籍,利用業余時間學習實踐。在學習中虛心向老師請教,同師兄弟互相切磋技藝,博采眾家之長。正是有了這種不怕吃苦、不懈追求的精神,她逐步成長為公司技術進步最快、焊接質量最好的青年焊工。
千錘百煉 砥礪前行
2003年7月,資中坑口電廠2#爐發生爆管。為搶時間減少損失,不等爐內溫度完全冷卻,吳亞瓊就率先鉆了進去,彌漫的粉塵充斥著每一寸空間,一瞬間就變成了“白人”。經仔細檢查,發現是由于制造廠直接采用管座插入式焊接方法造成的焊縫缺陷,如果再按照原工藝施焊,將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憑著多年的焊接經驗和敢于創新的精神,她大膽采用了騎座式焊接并用氬弧焊打底、電焊蓋面的焊接工藝,僅一天一夜就完全修復,射線合格率100%,為機組的檢修節約了大量時間。
2010年10月,宜賓絲麗雅短纖技改項目高壓油管安裝,工藝要求特殊是吳亞瓊從未遇見的,焊口要求百分百探傷檢查,一個微小的氣孔都必須返工施焊,加之工期緊,一度給施工帶來極大困擾。為此,她一邊查閱相關化工焊接工藝資料,一邊虛心向化工界同行請教學習。經過反復實踐探索,終于摸索出了一套實用高效的焊接方法,提前三天完成任務,探傷一次合格率竟高達100%。業主盛贊她為焊工里的一朵奇葩,并把同類型的另一工程項目直接發包給公司。
由于具備了扎實的理論基礎,過硬的操作技能,吳亞瓊“羽翼”漸豐,屢獲殊榮:2005年,她榮獲公司“先進(生產)工作者”,代表公司參加宜賓市“奧太杯”手工鎢極氬弧焊比賽,榮獲二等獎;2012年,參加華西集團職工技能大賽,勇拿氣焊第一名,榮獲集團首屆2009—2012年華西建設者杯“十大技術標兵”稱號。
教學相長 傳承善建
一棵樹再高大,只能稱之為樹,只有許多大樹聚集在一起,那才是森林。吳亞瓊正是這樣想的也是這樣做的。
多年來,她對待同事熱心指導、毫無保留,對待徒弟傾囊相授、精心錘煉。她利用參加自貢市焊接培訓教學的機會,與同行探討焊接理論和實踐操作,將先進的工藝和操作技術帶回公司向同事們講解傳授。同時,結合實際,舉一反三,在實踐的基礎上摸索出一套過硬實用的焊接施工方法。在她的帶動培養下,許多新同事很快掌握了要領,進步很快,成長為公司焊工隊伍的中堅力量。
吳亞瓊是千萬華西人中平凡的一員,但她用她的平凡譜寫了一曲“善建者”的凱歌,用實際行動演繹了一群技術工人不平凡的風采。
(文/李海深)
“管總”,我們心中的榜樣
和“管總”打交道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我參加工作的2000年。那時候我剛到公司,不管是工人師傅,還是項目上或分公司里的領導,甚至是建設單位的代表,都稱他“管總”。起初,我心里一直犯嘀咕,因為從穿著打扮,尤其是那個“為人民服務”的斜挎帆布包包來看,“管總”確實不像是一個多大的官兒!
后來才知道,“管總”并不姓管,本名盧澤良,從78年開始就在十一公司安裝處工作,做過管工、干過管道工長也當過管道項目經理??偠灾?,一直做著與管道密切相關的工作,也許正是從事管道安裝的這種老資格,不知從何時起,人們就自然而然的尊稱他“管總”了。
現在,我在十一公司工作也有12年了,常常自謚將最美好的青春奉獻給了華西集團,不過比起管總這就遜色多了。從78年參加工作至今,管總已經在十一公司兢兢業業的工作了35年,何止是青春,可謂一生的心血都與華西集團緊密相連。細數起來,管總參與過的大小安裝工程項目近40個,自貢、宜賓、綿陽、攀枝花、成都甚至新疆都留下過他施工的印記。20歲生日在宜賓三廠、30歲生日在江安火電廠、40歲生日在宜賓五糧液集團、50歲生日在成都環球特玻,更有記不清的佳節與兄弟們奮戰在施工第一線。
時光留轉,歲月的痕跡已悄然鐫刻在了管總臉上,但總有些美好的東西始終是不變的。一如“為人民服務”的帆布包包,雖然換了很多個,但如今管總依然天天背著;一如打了一輩子交道的管道,依然從不覺得厭煩;一如對華西十一建的情感,依然歷久彌香。如今,即將步入退休之年的管總依然活躍在十一公司安分司的施工現場,曾有領導問過他退休后的打算,他的脫口而出很樸實,“生是十一公司的人,死是十一公司的鬼”!
我想沒有人會否認,無論是華西過去的成就或是明天的輝煌,都離不開像管總這樣的摯愛華西的普通員工的默默奉獻,汗水澆筑豐碑,智慧譜寫華章,激情成就夢想!管總,你是我們心中的榜樣!
(文/余柯汕)
以筆測算,方寸之間顯正氣
陳昌蓉,是一個話語不多的女孩子,但她卻擔任著大項目部內控組組長,全面負責萊茵春天商業中心工程項目預決算、收方等工作。平日的工作里,總是仔細的看著一堆堆圖紙,并到施工現場查看,耐心的拿著鉛筆與計算器圈圈點點,在圖紙與電腦間比算著。
在一次與木工班班組長收方驗收過程中,她發現對方所報的數量與實際發生不合,并提出置疑,班組長陪著笑臉說:“是這么多,你就簽了吧!”她說:“不可能吧?我之前到現場看過,計算出的量和你報的怎么會有這么大的出入?”對方見狀,立即擺出硬朗的姿態:“什么不可能喲,你們工長都簽收了,反正有這么多。”見對方不服氣,她便提出到施工現場再次比對,班組長這才沒了轍,小聲的嘟囔著:“又沒拿你的錢,干嘛這么認真?”她斬釘截鐵地說:“我干工作就是這樣,該多少就是多少,絕不弄虛作假!”一句話說得班組長面紅耳赤。因為在他面前這個看似不起眼的80后小姑娘干起工作卻是這樣的嚴謹。
萊茵春天商業中心工程剛開工時,由于預算人員有限,加上之前完工的五糧液玻璃廠倉庫、陶壇酒庫等四個工程同時在辦理決算,使得她不得不每天往返于工地與事務所之間。白天到事務所辦決算,晚上在辦公室看圖紙算量到深夜,這樣忙碌了40多天,終于在規定時間內把決算工程辦好。人跑瘦了,眼睛熬紅了,她卻沒有一句怨言,“這是我的工作,應該的。”一句樸實的話語,正如這位樸實的女孩兒,用青春和實際行動詮釋著“善建者·華西”的內在底氣。
(文/張慶琳)
安全為本
“凡進入施工現場人員,請正確佩戴安全帽,系好安全帶!”這是李安泉同志每天上班做的第一件事——戴好安全帽,拿上擴音器,進入施工現場進行班前喊話。他以宏亮的聲音提醒著每位農民工安全不是口號,而是行動。隨后在施工現場逐一巡查,對沒有正確佩戴安全帽的人員耐心的指正,確保第一道安全防線。
李安泉同志是萊茵春天商業中心項目質安組組長,全面負責項目工程的安全、質量工作。“百年大計,安全第一”李工把這八個字作為自己的作右銘,他深知安全維系的不僅僅是企業的利益與發展,更是無數個家庭的平安和幸福。項目里有許多進城務工的農民工兄弟,他們文化程度有限,對安全意識較為淡薄,李工就利用下班時間,在項目里開展民工夜校學習活動,用真實的安全實例把安全知識的重要性深入淺出的講給他們聽,并進行安全技術交底,強化農民工的安全意識。
在一次查看模板關模時,李工發現模板出現了嚴重的漲模現象,要求木工班組立即撤下重新關模,但對方聲稱:“這樣的現象在建筑行業是通病。”李工義正言詞的說道:“在我這兒沒有通病,不合格就是不行,必須整改,快撤了!”沒有給對方留下一點商量的余地。
他的嚴于行、寬于人,營造了“高高興興上班,平平安安回家”的一線生產環境。
(文/張慶琳)
安放在項目的青春
宜賓臨港經濟開發區中小企業園區及工業園區基礎設施建設項目(道路工程)Ⅱ、Ⅲ標段工程,12月底完成了瀝青路面的鋪設,得到了宜賓臨港建設有限公司的高度贊揚。項目經理對負責該工程的執行經理莫金平同志也是大加表揚,“小莫,好學肯干,雖然學的不是這個專業,但參加工作后就主動積極的在職修學,2011年就取得了土木工程的本科學歷,工作上也完全能勝任。有一次問他耍朋友沒有,他回答說沒時間耍得??上攵前褧r間和精力完全投入到工作學習中,像這樣勤奮的青年人就是要多宣傳和引導。”
為了更為客觀的掌握莫金平同志的工作表現,我們特地訪問了宜賓臨港建設有限公司總經理。向其說明了來意后,李總高興的接受了我們的采訪。他說:
第一,小莫人雖年輕,但能站在公司的立場急業主所急,并能很好的理解業主的意圖,及時處理,對他的工作我們非常的滿意。如為了方便百姓出行,在老宜南路和新道路之間需要增加一條連接道路。他得知情況后,雖不是承建范圍內的工作內容,但及時地征得項目經理同意后,便積極的協調組織人員、機器,按照市政道路的標準,6天便就完成了40米左右的瀝青路面鋪設。
第二,狠抓工程質量、安全、進度,特別是10中旬以來,為搶回連續雨天影響的工期,全力追趕進度,嚴格加班制度,并實行“樣板化、批量化”施工,在基坑處理、雨污水管埋設、檢查井施工、碎石鋪設等方面的質量優良。11月中旬,臨港建設局在這個工程召開了現場會。臨港區規劃局李局長對該工程的路基施工、排水管道安裝、以及排水管道的溝槽回填等給予了高度肯定,還說“所有在臨港產業園區的參建單位只有華西十一建才是真正的想在臨港做工程,而且是愿意把工程做好的施工單位。”,同時也得到了臨港開發區其余的參建單位的充分認可。
第三,該同志在與我們的日常工作溝通協調中,效果好。通過平時的接觸,我們也發現小莫是一個吃苦耐勞的年輕人,很不錯,像這樣的年輕人就是要多宣傳,讓他們鼓足干勁。
(文/吳冬梅)
舍小家顧大家
劉皓,2008年參加工作,但其言談舉止都能透露出他在實踐中砥礪成長的成熟氣質。南溪長江國際二期采用的是大清包模式,作為該工程的執行經理,對業主、勞務公司、監理方的協調,要求更加的具有挑戰性。但他吃住在項目,肯學肯干,有上進心,在“一幫一”結對子活動中,以優秀的表現被集團團委評為“優秀對子”。年初,他走進了結婚殿堂,但結婚前后請假不過3天,就回到了工作崗位。雖然家在宜賓,但一次也沒顧不上陪老婆去產檢。前不久,老婆生孩子,也都沒請假回去陪陪愛人和小寶寶。正是他舍小家顧大家,在他的努力和帶領下,完成了南溪長江國際二期10萬余平米艱巨的收尾工作。
與他有著一樣精神的人還有萊茵春天項目部的任莉靈。她在大項目擔任著后勤工作,負責黨群工作、會議籌備、編制月報、年報等工作。她是學道路造價,之前也在宜南快速通道工程做內業。在之前對這份工作的不理解,覺得任何人都可以做,她學道路造價更是無用武之地,到現在的體驗認知,她有著付出的辛酸與被認可的激動。在她生小孩前一周,還堅持在上班,寶寶剛滿40天,就回到了工作崗位,因為她深知崗位的重要性,很多事還等著她去做。因為這份工作涉及到項目內部的協調、組織等,具有很強的綜合性,不像造價,只要拿起圖紙就能算。所以,她在小“家”與大“家”面前,盡管她也不忍心孩子這么小就沒奶吃,但仍舊毫不猶豫的選擇了大“家”。
這些小小的抉擇,看起來不值一提,更不用大肆宣揚,但他們的付出卻傳遞著一種正能力,溫暖著這個冬季,讓我們油然而生一種敬意。
(文/吳冬梅)